四平战役国民党战败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平战役期间,虽然说国共双方在这里来来回回打了四个回合互有胜负,但最终国民党在四平战役...
抗日战争胜利后,由于驻东北苏联军队北撤归国,使东北之争失去了外交制衡,国共军队爆发了新一轮更大规模的军事冲突,战火由南向北终于蔓延到扼守着东北腹心的咽喉要地四平街,并在这里缠绕成战争的死结。四平地处东北松辽平原腹地,在沈阳、长春之间,是连接东西南北铁路和公路的交通枢纽,又是粮谷集散地,所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四平战役期间,虽然说国共双方在这里来来回回打了四个回合互有胜负,但最终国民党在四平战役...
赵匡胤是汉族人。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涿郡人,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五代至北宋初年军事家、武术家,宋朝开国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后周护圣都指挥使赵弘殷(宋宣祖)次子,母为杜氏(昭宪太后)。 后汉初年,赵匡胤到处游历而没有遇到住的地方,便在襄阳一座寺庙里住下。有一个老和尚善于看相,看到他之...
牟田口廉也(1888.10.7—1966.8.2),日本佐贺县人。日本昭和时期陆军中将、甲级战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2期毕业,日本陆军大学第29期毕业。“七七事变”时,牟田口廉也任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军衔为大佐。 1937年7月7日当天,由于驻屯军步兵旅团旅团长河边正三少将未在北京,所以牟田口廉也成为了现场的最高指挥官,并由其下达了向中国守军开火的命令,他也就成为挑起“七七事变”...
提起《聊斋志异》,估计大家都会把它当做一本恐怖小说。其实聊斋被列为禁书,却和恐怖一丁点关系都没有。那么究竟为何呢,小编今天带你一探究竟。 《聊斋志异》又叫做《鬼狐传》,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在自己的书房聊斋里,耗时20多年才写成的一本短篇小说集,这里的“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其实《聊斋志异》被清朝列为禁书,不是因为恐怖,却是因为情色和开创了重口味的先河。 书...
世宗贤妃墓,又称“世宗贤妃坟”、"世宗六妃、二太子墓"或“四妃、二太子墓”。是明十三陵的7座妃嫔墓之一。内葬有郑贤妃等至少四位妃子、二位太子。 墓园简介 位于神宗四妃墓及悼陵之间,俗称"小宫"。坟园坐北朝南,北偏东40度.规制同神宗四妃墓,但无外园墙。南北通长93.60米、东西宽57.40米,墙体以卵石垒砌,脊用横砖平铺两层出檐,内外墙皮涂抹灰泥。墙高2.70米、宽2.82米、进深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少不了鸿门宴。最正宗的鸿门宴发生在项羽与刘邦之间,这是一场关乎未来的宴会。到了北周末年,北周丞相杨坚也经历了一场非常惊险的鸿门宴。杨坚身边的“樊哙”是北魏皇室的成员元胄。 元胄小时候就英勇果敢,练就了多种武艺,美髯虎须,看上去凛然不可侵犯。北周齐王宇文宪一见他,就把他当作壮士,招到自己的身边。元胄多次跟随齐王出征打仗,官至大将军。 北周宣帝宇文贇刚去世不...
开皇律其篇目与基本内容,以北齐律为蓝本,所谓“多采后齐之制”,其立法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篇章体例更加简要 《开皇律》共计十二篇、五百条,其篇目是:名例律、卫禁律、职制律、户婚律、厩库律、擅兴律、贼盗律、斗讼律、诈伪律、杂律、捕亡律、断狱律。 其中名例制罪名和量刑的通例;卫禁是保护皇帝和国家安全;职制是官员的设置、选任等方面内容;户婚是关于户籍、赋税、家庭和婚姻的法律;...
金庸笔下的奇人非常多,在《射雕英雄传》里面有称为五绝之人,他们分别是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和中神通。此五人不仅在武功上称得上绝顶,在别的方面更是令人称道,东邪黄药师琴棋书画五行八卦无一不精,西毒欧阳锋在使毒方面可谓是出神入化,南帝一灯大师出家为僧在佛法上的造诣非同一般,北丐洪七公英雄侠义、义薄云天,领导天下第一大帮人人敬仰,中神通王重阳虽为道家,但他更是一位抗金英雄,修建“活死人墓”立誓抗金。如此人中龙凤...
战役前的准备 在津、塘方向,中共中央军委原计划先攻塘沽,后打天津。后前线指挥员报告,塘沽东面靠海,其他三面为水渠盐池,不能对敌形成包围,也不便大部队展开。同时判断北平、天津国民党军有突围的可能,因此,建议以少数兵力监视塘沽,集中兵力先打天津。12月29日,中共中央军委批准了东北野战军的作战计划,并命令第41军迅速归建;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全部由平绥铁路沿线东调,协同东北野战军严密包围北平。天津市有20...
盘庚迁殷以后,王室内部的矛盾得到缓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盘庚被称为“中兴”之主,并为武丁盛世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盘庚迁殷是商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于盘庚迁殷的原因,历来说法不一。作者认为,公元前十四世纪黄河河患的加剧,以及由于政治动荡、社会混乱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才是盘庚迁都的主要原因。众所周知,任何民族的生存都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社会的发展越是处于早期阶段,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依赖程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