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男人为什么不仅要取“名”而且要有“字”

纸扎戏偶

  

  当今社会,人们只有一个名字,这便是他身份的标志。由于汉语中姓氏的有限性,以及可以用来做名字的字眼的局限性,重名的现象十分普遍。可是在古代,名字可是完全可以区分不同人的,发生重名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古代的名和字不是连用的,而是指代两种称呼,故而降低了重复的概率。

  据说,名是来源于氏族时期。《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道:名其实是一种辨认代号,在没有照明工具的黄昏,人们看不见对方,所以经常不知道来人是谁,于是就用名来指代了。这只是有关“名”由来的一个说法。古籍记载,孩子出生后,人们通常要在孩子百天后给孩子取名,意思就是说这孩子现在是个“人”了。自古以来,有关取名的依据各不相同,封建帝王时期还要避讳皇帝的名,所以给孩子取个名字也是颇有讲究的。但是,成年以前,人们只有名而没有字。

  在古代,男子20岁成年时要行冠礼。在冠礼上,通常长辈要给受礼者加字,字通常是名的补充和扩展,有彰显名的作用和寄予长辈期望的意思。也就是说男子到20岁,就可以过成人的生活了,要给予和成人一样的尊重。所以,字又成了表示尊贵的称谓。一般情况下,除了长辈,直呼其名是不尊重的行为,人们通常以字来称呼其人。到了近代,人们已经淡化了名和字的区别,将名、字合一。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