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收集寄居蟹的壳,因为大多数寄居蟹生活在其他小动物留下的空壳中。如果拿走寄居蟹的壳,他们会马上找到新“房子”继续生活。
而蜗牛不一样,他们一辈子只有一个壳,离开背上的壳意味着死亡,那么蜗牛的壳究竟怎么来的呢?与其他动物的壳有什么不同?
世界上大约有43,000种不同种类的蜗牛,我们熟悉的蜗牛生活在陆地或池塘中,但还有一些蜗牛生活在海洋。一些蜗牛通过正常交配进行繁殖,还有一些则是雌雄同体。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从蛋中孵化出来。一般来说,蜗牛蛋会下在疏松的土壤或固定在岩石中。尽管有一些是卵胎生的(意味着蛋在母体内部孵化)。
蜗牛在母体中时,壳便开始形成。“外套膜”是蜗牛等软体动物所拥有的重要器官,它的功能是合成背上的壳。碳酸钙是蜗牛壳的主要组成成分(尽管少量蛋白质也会混入其中)。因此,为了构建背壳,外套膜会产生电流,有助于将钙离子转移到壳中。
在蜗牛孵化前,蜗牛宝宝会长出一个原始的圆锥形壳。一旦小蜗牛离开蜗牛蛋,食物显得尤为重要。蜗牛会本能的吞食刚刚破开的蛋壳,以补充钙质。各年龄的蜗牛都需要继续食用富含钙的食物。这也软体动物被认为是害虫的原因之一,菠菜、西兰花、萝卜都富含钙质,可能会成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随着钙质的不断补充,壳会围绕着原始的圆锥旋转生长。蜗牛壳不同于乌龟壳,不含神经和血管,这些壳实际上相当于人体的肋骨、椎骨和骨盆。当壳出现破裂时,身体会更新细胞修复损伤。
当然,拥有一个可以自愈的壳并不能保证绝对安全。许多鸟类喜欢吃蜗牛,就是因为蜗牛壳中含有大量的钙。有一种深海中的蜗牛Chrysomallon squamiferum的背壳被含铁硫化物覆盖,显示出奇怪的金属外观,以便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