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佛教把死亡称“圆寂”“涅 ” 而道教称为“羽化”

纸扎戏偶

  

  在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眼里,死亡便是一种彻底的结束,肉体消失,灵魂同样消失。但在和尚或道士眼里,死反而是一种新生。仅仅是肉体消失了,灵魂却以一种更高级的状态继续存在。只是这种具体的高级状态,佛、道是有差别的。

  在佛教里,僧人去世叫做“涅 ”、“圆寂”。“涅 ”是梵语中对僧人去世的说法,“圆寂”则是“涅 ”的意译,乃唐代玄奘大师所译。具体地讲,具足一切福德智慧叫“圆”,永离一切烦恼叫做“寂”。“圆寂”,即福慧二德都达到了圆满无缺,生命所有的烦恼也都达到了寂灭无存。这样,一反一正,该具足的都具足了,该丢弃的都丢弃了,内心达到了一种“圆”明“寂”照的本来面目,显然有一种大乘佛法的境界。可以看出,佛教将死亡理解为对自己(灵魂)的一种完善。另外,“涅”在玄奘之前也曾被译为灭度,或寂灭、无为、解脱、安乐等。

  道教的死亡之所以称为“羽化”,也和道教的教义有关。道教与佛教虽然都追求一种脱离世俗世界、解脱自我的目标,但与佛教通过达到精神上的大彻大悟不同,道家则是通过一种“羽化成仙”的方法。道士死亡,在道教里被理解为成仙了。“羽化”本来指的是一些变态类昆虫,从蛹变化为成虫的过程。而由人变成神仙,与这种情况有些相像,因此道教便用“羽化”来称呼道士的死亡。看来,佛教与道教对于死亡的称呼其实表达出了其对于死亡的不同理解。并且可以看出,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与我们世人所理解的死亡是悲伤之事不同,死亡在他们看来乃是自己的修行有了一个成果,显然是值得高兴之事。

  另外,除了对死亡的称呼不同之外,佛、道对于僧人或道士的遗体处理方式也不同。僧人一般是举行火化,而道士的遗体处理方式则不同。明清时期的上层道士羽化后,有两种葬法:一为坐缸,即封缸后而葬之,堆成坟山,用砖石建塔、立碑,二为棺葬,葬法与前同;一般道士羽化后,与民间葬法相同。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