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另外两孝是什么?

纸扎戏偶

  

  父母常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来数落没有结婚或者结婚后没有宝宝的孩子,那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本意是什么?另外两个不孝又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句话出自《孟子·离娄上》,全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这句话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传说中,舜帝的父母不贤,导致舜帝一直没能娶妻,舜帝最后只好不告知父母,自行娶妻。

  关于孟子这段话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尚无具体的学术性定论:

  一种观点认为“后”是后代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后继人是最大的不孝。

  另一种观点认为“后”是指的后代的职责,翻译过来就是:不孝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做到尽后代的责任最为不孝。

  那么,不孝有三中,另外两个是什么呢?

  在孟子的原话中,并没有讲明其他的两种不孝是什么。到了东汉,赵岐在《十三经注》中阐述了他个人对于孟子这段话的理解:“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这个解释是中国自古通行的权威解释。

  意思是说:

  一味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正合适第一种不孝;

  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

  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其中,没有后代最为重要。

  也有人认为,这种说法是赵岐对孟子的曲解,并不是孟子的本意。不管怎么样,这句话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父母们催婚的利器,这恐怕也是孟子没有想到的。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