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为什么吃饺子

纸扎戏偶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在这天,尤其是我国北方,会在冬至这天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饺子,那么,冬至这天为什么吃饺子呢?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饺子原名“娇耳”,相传是我国医圣张仲景发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冬至吃饺子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传说一:纪念医圣张仲景

  在河南大地,冬至吃饺子与医圣张仲景有关。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时,一个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冬季,很多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张仲景便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再切碎,用面皮包起来包成耳朵的样子,再用原汤将“耳朵”煮熟,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过。

  传说二:女娲造人

  在怀川地区,冬至吃饺子与女娲造人有关。

  传说上古时期的冬天,天寒地冻,女娲捏造的泥人的耳朵经常被冻掉,女娲只好把耳朵重新缝上。一天,女娲缝好一个泥人的耳朵后,把余下的线暂时放到泥人嘴里咬住,转身去找剪刀,当她拿着剪刀返回时,一个绝好的主意油然而生。她把线的两端分别拴在泥人的耳朵和嘴里,这样,泥人的耳朵就不会被冻掉了。后来,在冬至这天,人们怕被冻掉耳朵,也咬着一根线拴住耳朵,因为饺子的形状很像耳朵,慢慢地人们便把咬线变成了吃饺子。

  传说三:纪念神医扁鹊

  在华北地区,冬至吃饺子与神医扁鹊有关。

  春秋战国时期的冬季,天特别冷,很多人得了冻疮,耳朵冻烂,疼痛难忍。名医扁鹊用羊肉、辣椒及中草药剁烂为馅,用面皮包起来形状如耳,煮熟后分给大家吃,结果冻疮很快就被治好了。后来人们为了防治冻疮,每到冬至寒冷季节便纷纷包饺子,好吃又治病,一直沿袭至今。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