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仗为什么叫“败北” 而不叫“败东”或“败西”

纸扎戏偶

  

  “败北”就是打败仗,也引申为做事不成功,竞争或竞选失败。那么,“败北”一词究竟何义,是战败后往北逃跑吗?

  “北”在古代汉语中的本义为“背”或“相背”。古时两军交战,若一方败退则以“背”对胜利的一方。所以“北”就有了失败的义项。《孙子·军事》中“佯北勿从”这个“北”,也是“败”或“败逃”,意为“敌人假装败逃,不要盲目追赶”。贾谊《过秦论》中“追亡逐北”,意为“追杀败逃的敌军”。

  “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乖也,二人向背。”由于古时两军作战的过程中打了败仗向后逃跑的一方总是以背对敌的,所以“北”这个词后来就逐渐增加了“失败”这一义项。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存在大量和方位有关的词汇,很多均来自周易的卦爻辞,还有一部分来自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仔细考察这些词源,对我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极大的帮助。拿“败北”这个词语来讲,如果我们不知道“北”的古义是“背”或“相背”,就很难理解为什么不可以把“败北”改成“败东”或“败西”,还可能以为“败北”就是向北方逃跑的意思。

  现在,在现代汉语中,“败北”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如体育比赛、竞标、竞选等)中不幸失败。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