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抢硬夺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的由来
成语,是中国语言中往往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它往往反映一个典故、故事或某种寓意,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语的来源有多种多样,其中一个重要的来源便是历史故事。 “横抢硬夺”这个成语源自一个关于宋高宗的故事。宋朝高宗赵构,南渡称帝后,一直致力于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绍兴十二年(1142年),金朝发生“苗傅叛乱”,高宗认为是一个绝佳的收复失地的时机,于是授权岳飞北伐,收复中原。
岳飞率领岳家军北伐,势如破竹,连战连捷,很快收复了大片失地。但正当岳家军准备继续北进,收复中原时,高宗却突然下令班师回朝。岳飞据理力争,但高宗意已决,最终岳飞只得含恨班师。
岳飞回朝后,高宗并未重用他,反而任由秦桧等人陷害岳飞,将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被害后,高宗将收复的中原之地拱手相让,并与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
成语含义和用法
“横抢硬夺”这个成语意为用强行的手段抢夺别人的东西,比喻肆无忌惮地掠夺。它经常被用来形容蛮横无理、目无法纪的抢掠行为。 在现代汉语中,“横抢硬夺”这个成语用法广泛,既可用在实指上,也可用在引申义上。例如: 实指:小偷横抢硬夺了老人的钱包。 引申义:这场比赛中,对方球队横抢硬夺,最终赢得了比赛。教育意义
“横抢硬夺”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讲道理,要尊重法律和道德,不能仗势欺人,不能横行霸道。否则,最终只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在面对强权和霸道时,不能一味妥协和退让,要敢于反抗和斗争。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