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是什么 的设计者是谁

纸扎戏偶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几经战火洗礼,多次重建起来的。始建于永乐十五年,三年后落成。在当时,这座黄瓦三层五间式木质结构牌楼,并不叫“”,而是叫作“承天门”。作为皇家宫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门当时被赋予了“承天启运,受命于天”的寓意,故曰“承天门”。明天顺元年,承天门城楼遭到雷电袭击,被破坏,直至成化元年才重新建造起来。然而好景不长,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城,一把大火将承天门烧成废墟。顺治八年,清政府决定重修此门。这座造型庞大、气势威严的城门重建后,更名为“”,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是明清两代举行帝王登基、册封皇后大典的地方,也是皇帝金殿传胪、招贤纳士的场所,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城高37.4米,有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我们今天看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扩建的,相较于之前的城楼,更加开放,与门前长安街浑然天成。这座城楼雄伟庄严,充分展现了皇家的威严,而今更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备受敬仰。那么,这样一座不朽的建筑,最初的设计者是谁呢?

  据记载,的主持设计者是明朝有“蒯鲁班”之称的蒯祥。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后,为修建北京城,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能工巧匠。当时著名的雕刻家陆祥、设计大师蔡信、瓦工杨青等都曾参与了北京城的建设。但是,在这群艺术家之中,蒯祥最为突出。他不仅在绘图设计上技术高超,还具有极高的艺术天赋。同时,他的木工技术也是一流的。因而,很多皇家工程都交给他来主持。《宪宗实录》中记载:“凡百营造,祥无不与。”因为营建北京城居功至伟,蒯祥被朝廷提拔为工部左侍郎。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