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明隐迹四字成语故事

纸扎戏偶

含明隐迹四字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的魅力

成语,是汉语中凝练而形象的词语或短语,凝结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道德思想。成语故事,则是成语背后的历史典故或民间传说,为成语增添了生动性和感染力。

含明隐迹

“含明隐迹”一词源于汉代刘向所著的《列仙传》,讲述了战国末期隐士南郭处士的故事。

一、伯乐识马,得见圣人

战国时期,魏国有位相马高手伯乐,他善于辨别千里马。一日,伯乐听说南郭外有位奇人,便前往拜访。然而,南郭处士隐居山林,拒绝见客。伯乐久等无果,正要离去,忽听有人呼喊:“伯乐,请留步!”

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身披破衣、蓬头垢面的老者。老者自称是南郭处士,他早已料到伯乐会来,故隐姓埋名于此。伯乐见老者气度不凡,便询问他的姓名和来历。

老者不肯透露姓名,只说自己是圣人老子座下弟子,受命下凡辅佐贤明君主。伯乐听后大喜,认为老者定是贤士,便恳请他出山辅佐君主。

二、隐居山林,明哲保身

老者谢绝了伯乐的请求,说:“圣人出世,必会引起纷争。我乃隐士,不愿卷入世俗之事。况且,当前的君主大多昏庸无能,我出山也无济于事。”

伯乐劝谏道:“君子当济世安民,岂可置天下于不顾?”老者却叹道:“当今之世,奸佞当道,圣人难容。与其出仕而受辱,不如隐居山林,自保清白。含光守璞,才是上策。”

伯乐见老者心意已决,不再强求。他拱手作揖,道:“先生大义凛然,令人敬佩。既然如此,我便不再叨扰。”老者抱拳还礼,目送伯乐离去。

三、成语寓意,警示后人

“含明隐迹”的典故喻指贤者隐居不仕,明哲保身。后世将其演变为成语,意为隐瞒才能,藏匿行迹,避免招惹祸患。成语告诫人们,在乱世或昏庸的君主统治下,与其强出头而招致杀身之祸,不如韬光养晦,保全自身。

成语“含明隐迹”的故事流传千年,其寓意深刻,警示着世人权衡是非,明哲保身。成语典故不仅为成语增添了丰富的内涵,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在领略汉语语言魅力的同时,从中汲取智慧,领悟人生真谛。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