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李白的关系是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纸扎戏偶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是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高适和李白的关系:文坛上的惺惺相惜 高适和李白,唐朝诗坛上两位璀璨耀眼的明星。二人初次相遇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的蓟北,被对方的才情与豪气所折服,一见如故。

高适比李白年长七岁,阅历更丰富,在仕途上也更加得心应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李白则是一位不羁放纵的诗仙,才华横溢,傲睨群芳。

尽管性格迥异,但高适和李白有着共同的文学追求。他们都推崇浪漫主义风格,追求诗歌的豪迈奔放,反对齐梁诗风的浮靡纤巧。这种文学上的共鸣,让他们成为一对无话不谈的知己。

诗文酬唱:文坛佳话 高适和李白经常相聚,吟诗作对,留下了众多传世名篇。他们互相赠送诗文,表达对彼此的钦佩和友谊。

李白有《赠高侍御迪》一诗盛赞高适:“封侯非我意,但愿一樽酒。雄才敌万里,谁夺汝先秋?天若不拘挛,大鹏正扶摇。相逢且莫逆,与子结金兰。”

高适也有《赠李白》一诗回应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分别后的友谊:千里鸿雁传情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高适天各一方。李白投奔永王李璘,兵败后流放夜郎。高适则奉命镇守河西,抵御叛军。

虽然分隔两地,但他们的友谊并未中断。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互通信问,诉说彼此的遭遇和思念之情。高适在《别李白》一诗中写道:“契阔思赠言,寄与陇头人。江南几度梅花发,木兰曾作几回春?”

李白也在《忆秦娥·箫声咽》中回应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夕阳西下:最后的相逢 天宝十五年(756年),安史之乱平息后,唐玄宗返京。李白此时已经获得赦免,准备前往长安投奔高适。

在途经河南洛阳时,李白偶感不适,便来到高适家中。高适见到久别的故友,喜不自禁,热情地款待李白。两人再次畅谈诗文,回忆往昔,不亦乐乎。

然而,命运弄人。李白旧疾复发,在高适家中病逝。高适悲痛万分,为李白撰写了《哭李白》一诗:“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高适和李白这对诗坛知己,在夕阳西下的最后相逢中,留下了永世流传的诗篇和一段感人至深的友情佳话。他们的友谊跨越了时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不朽传奇。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趣道网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